想花钱,有补贴。
近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消息公布后,中国农业银行马上公告:自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具体的实施细则有些复杂,归纳几个要点:
一、贴息时间: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
二、贴息条件: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
三、贴息范围: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四、贴息标准: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在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贴息的力度还是挺大的。假如使用个人消费贷贷款20万用于健康医疗等消费品,按消费贷年利率3%来算,不贴息的话,年利息为6000元,贴息1个百分点后,最高可减少2000元利息。
个人消费贷贴息的目的很简单,为提振消费再添一把火。
央行公布的七月份金融数据显示,住户贷款减少了489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827亿元,同比多减1671亿元。
居民短贷主要是个人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消费贷款等。说明居民上杠杆消费的意愿还是很弱。而很快将迎来开学季、中秋假期、十一黄金周,在传统消费旺季到来之前,通过金融手段刺激年轻人和有钱人多消费,很有必要。
那为什么不采取直接降息,而采取贴息的方式呢?
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目前银行的存贷比太高,利差空间太小。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比健康区间为80%-85%,而2025年上半年居民存贷比达89.2%,显示存款转化贷款效率偏低。该指标过高会压缩银行净息差,影响盈利,降息的空间几乎没有了。
二是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今年三月份曾推出消费贷新政,结果导致4000多家银行爆发“消费贷大战”,部分银行为了拼规模,主动降低门槛,增加了金融风险,甚至贷款利率最低降到了2.49%。最终在4月1日,利率3%以下的消费贷被紧急叫停。
所以这次消费贷贴息政策特别强调:贷款经办机构对借款人授信时,要基于借款人的真实需求和信用状况,不得借贴息政策诱导消费者进行借贷。
当然,借钱消费的动力主要还是收入增长的未来预期。通过贴息降低利息成本,可以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如果一个人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不好,再高的贴息也不会激发他的借贷消费热情。
但促销费、解决“总需求不足”的困境,都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近期,《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的政策出台,都是在做积极的尝试。
从这个角度来说,个人消费贷贴息这种突破性的措施,值得鼓励。
两融策略,股票加杠杆网站,小牛财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