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推荐这本罗新老师的《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年7月第1版)。
作者罗新老师,现为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这本2022年出版的《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算是罗新老师较新的一部学术著作。
本书封面居中偏下的位置,印有两行小字,可以作为本书的推荐语:她,如风中秋叶,如水上浮萍。没有她,历史就不完整。
这个“她”,就是本书的主角,北魏宫女王钟儿,后出家为尼,法名慈庆。
罗新老师的授业恩师是著名学者田余庆先生,最初他在阅读田先生的代表作《拓跋史探》时,第一次注意到王钟儿(慈庆)的墓志,心中不觉怦然一动,觉得这个来自南朝的北魏宫女背后,是大有文章可作的。田先生去世之后,罗新老师便着手考虑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展开剩余80%2021年春罗新老师又利用给研究生讲“北朝史专题”课的机会,将写好的部分书稿发给同学们讨论,书稿最后成书也算是集思广益的一个成果吧。
诚如书名所揭示的那样,这一回罗新老师的学术野心很大,他想要通过王钟儿这个北魏宫女的一生,来展开对她所生活的那个历史时代的再现与还原。
看罢全书,我有理由相信罗新老师做到了。
历史有时候比小说更精彩。王钟儿(慈庆)的一生堪比一部传奇色彩颇浓的长篇小说。
怎么讲好王钟儿的一生和她背后的那个时代,自然是要一点技巧的。倒叙不失为一种好的叙事策略。
罗新就是采用了这么一种叙事策略,通过卷首的《引言:慈庆之死》,一下子就把读者给紧紧抓住了。
北魏正光五年(524)孝明帝元诩十五六岁,已在位十年。南方则是梁普通五年,梁武帝萧衍在位的第二十三年,虽已六十一岁,那时却没有人会知道,他还将继续在位二十五年。这一年前后,从政治史来看,萧梁平平淡淡,没发生特大事件,显得没什么可记。这意味着社会安定,政治平稳。 北魏就全然不同了,在长达百年的上升期和繁荣期之后,从西部秦陇和北边六镇开始,本来构成王朝统治基层力量的城民、镇民暴起反抗,拉开了随后长时间全国性大规模政治动荡的序幕。后人读史到此,不禁悬心,但当时无人可见后人之所见,底层社会与遥远边地的强烈震荡,经僵化官僚体制的一层层过滤,传到洛阳朝廷时已大大衰减,至多如月光之下天渊池上的涟漪微澜。 这一年的五月七日(524年6月23日),八十六岁的老尼慈庆在洛阳昭仪寺去世了,用佛教徒的说法,就是“迁神”了 。她虽早已出家,却一直住在宫里,直到这年四月三日(524年5月21日)“忽遘时疹,出居外寺”,可能感染了某种季节性流行病,按规矩要迁出皇宫,所以搬到宫外的昭仪寺。据《洛阳伽蓝记》,昭仪寺位于“东阳门内一里御道南”。 洛阳城的内城东城墙开有三座门,自北而南依次为建春门、东阳门和青阳门。东阳门向西直通铜驼街的大道便是“御道”,昭仪寺即在御道南侧。《洛阳伽蓝记》说该寺是“阉官等所立也”,寺以昭仪为名,可见该寺最初是宦官(也许还有宫女们)为某位昭仪而立,当然,这位昭仪未必是做了比丘尼,也许仅仅是因虔敬佛门而立此愿心。既有宏大的叙事,又有小人物的命运,奠定了本书的叙事基调。比大部分畅销的历史小说的开头还要引人入胜。
根据出土的慈庆的墓志记载,当慈庆病情转重时,孝明帝元诩来到昭仪寺探视,时在四月二十七日(524年6月14日)。“车驾躬临省视,自旦达暮,亲监药剂”,孝明帝在这里停留了整整一天,看着别人为慈庆熬药救治,反映出孝明帝对这位老保母的深厚感情。
根据墓志,慈庆生于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她出家的时间是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或二十一年(496或497),出家之前是北魏皇宫里的一名宫女,俗家姓名是王钟儿。
在成为平城皇宫的一个宫女之前,王钟儿生长于南朝刘宋的中下层官僚家庭,嫁给同样社会等级的夫家,后因南北战争,被掳掠到北方,沦为卑贱的、命如蝼蚁的奚官奴婢,送入平城宫做宫女。那一年王钟儿三十岁,对她来说,人生发生了惊天巨变,正常的生命轨迹骤然休止,剩下的便是暗黑无边的余生。可是谁想得到,她在北魏皇宫竟生活了长达五十六年。
行文至此的作者罗新不禁发出一声感叹:这真是漫长的余生!
而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王钟儿)慈庆这个来自南朝刘宋一个中下层官僚家庭的北魏宫女的漫长的余生,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在每一位读者面前。
王钟儿的墓志全文如下:魏故比丘尼统慈庆墓志铭
尼俗姓王氏,字钟儿,太原祁人,宕渠太守虔象之女也。禀气淑真,资神休烈,理怀贞粹,志识宽远。故温敏之度,发自龆华;而柔顺之规,迈于成德矣。年廿有四,适故豫州主簿行南顿太守恒农杨兴宗。谐襟外族,执礼中馈,女功之事既缉,妇则之仪惟允。于时宗父坦之出宰长社,率家从职,爰寓豫州。值玄瓠镇将汝南人常珍奇据城反叛,以应外寇。王师致讨,掠没奚官,遂为恭宗景穆皇帝昭仪斛律氏躬所养恤,共文昭皇太后有若同生。太和中,固求出家,即居紫禁。尼之素行,爰谐上下,秉是纯心,弥贯终始。由是忍辱精进,德尚法流,仁和恭懿,行冠椒列。侍护先帝于弱立之辰,保卫圣躬于载诞之日。虽劬劳密勿,未尝解其心;力衰年暮,莫敢辞其事。寔亦直道之所依归,慈诚之所感结也。正光五年,尼之春秋八十有六,四月三日忽遘时疹,出居外寺。其月廿七日,车驾躬临省视,自旦达暮,亲监药剂。逮于大渐,余气将绝,犹献遗言,以赞政道。五月庚戍朔七日丙辰,迁神于昭仪寺。皇上伤悼,乃垂手诏日:尼历奉五朝,崇重三帝,英名耆老,法门宿齿。并复东华兆建之日,朕躬诞育之初,每被恩敕,委付侍守。昨以哺时,忽致殒逝。朕躬悲悼,用惕于怀。可给葬具,一依别敕。中给事中王绍鉴督丧事,赠物一干五百段。又追赠比丘尼统。以十八日窆于洛阳北芒之山。乃命史臣作铭志之。
其词日:道性虽寂,淳气未离,冲凝异揆,缁素同规。于昭淑敏,寔粹光仪,如云出岫,若月临池。契阔家艰,屯亶世故,信命安时,初睽末遇。孤影易影,穷昏难曙,投迹四禅,邀诚六渡。直心既亮,练行斯敦,洞窥非想,玄照无言。注荷眷渥,兹负隆恩,空嗟落晷,徒勖告存。停壑不久,徂舟无舍,气阻安般,神疲旦夜。延伫翠仪,淹留銮驾,灭彩还机,夷襟从化。悲缠四众,悼结两宫,哀数加厚,窆礼增崇。泉幽閟景,陇首栖风,扬名述始,勒石追终。
征虏将军中散大夫领中书舍人常景文。李宁民书。
王钟儿(慈庆)墓志铭
发布于:江西省两融策略,股票加杠杆网站,小牛财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