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是岛国,有7641个岛屿。按理说像这样的岛国,只要条件好,港口非常多。那出口外贸肯定发展的很好。这7641个岛屿的岛屿国家,有213个国际港口,数量居东盟国家之首。可是,全国4/5的进口货物和1/3的出口货物都要走马尼拉湾的港口。
其实对于菲律宾这213个港口,很多组织看法不一样。有些统计是213,有些只承认是54个。因为说213的是因为只要看上去是,有船停泊能装卸货就行。但54个是有一定规模和建设有相关的一些设施,才被他们统计的。但是不管怎么计算,菲律宾港口发展严重失衡是事实。
在菲律宾的港口体系中,马尼拉湾的港口群占绝对主导地位。马尼拉港是北港、南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三部分组成,国际集装箱码头运营的码头是亚洲最繁忙的集装箱枢纽之一。菲律宾最大的港口,马尼拉港每年处理的货物量远超其他所有港口的总和。光是马尼拉湾港口群,年吞吐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
与马尼拉湾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显得其他地区港口很边缘化。菲律宾第二大港口宿务港虽然地理位置优越,在中部维萨亚斯群岛的核心位置,但集装箱吞吐量只是马尼拉港的15%左右。北部的拉瓦格港、南部的达古潘港等区域性港口更是设施陈旧,吞吐量有限。在棉兰老岛等偏远地区,许多港口仍停留在简易码头阶段,无法处理大型集装箱船舶,只能承担近海岛屿间的小额货物运输。从棉兰老岛出口的农产品往往需要先通过小型船舶运至马尼拉,再重新装船出口,导致运输成本增加30%以上。
马尼拉湾能成菲律宾港口的绝对核心,主要是地理优势极大。这片面积2000平方公里的海湾,在吕宋岛西南部,被巴达安半岛和中科迪勒拉山脉天然保护,是罕见的避风良港。湾内水深条件适宜,大型集装箱船也能安全停靠,周边的浅滩区域又为渔业发展提供了便利,这种多功能性在全球大型海湾中都不多见。
更何况,马尼拉湾是和菲律宾最富饶的经济区域相连。海湾北岸和东北岸直接衔接吕宋岛中部平原,这是菲律宾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盛产水稻、玉米和甘蔗等农产品。在殖民时期,马尼拉就是物资集散中心老大。其他岛屿要么是多山地丘陵,要么是没有大型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原,发展不了这么大的规模。
其实在菲律宾的历史中,不管哪个殖民者都对这里进行大规模修建,所以这里的基建在那个时代都是很好的。美国人来了后,还是对这里升级改造。马尼拉港在1970年,就完成了现代化改造,建成了专门的集装箱码头。国际航运公司纷纷将马尼拉列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挂靠港,自然在国内港口中地位是越来越高。
现在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布局,也是不断强化马尼拉湾港口的地位。而且菲律宾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光是马尼拉地区面积只占全国的0.2%,却聚集1280万人口,每平方千米高达20785人。光是这个地区贡献菲律宾GDP的30%以上,集中全国半数以上的工业企业,包括纺织、制糖、冶金等主要产业。
马尼拉大都会区的制造业占全国的60%,金融、贸易等服务业更是高度集中。要搞制造业就要进口原料,出口商品。所以这里才能这么发达。他们任何一个区域都比不上这里的制造能力。菲律宾的公路、铁路,以马尼拉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从吕宋岛到维萨亚斯群岛再到棉兰老岛的运输通道,最终都要汇聚到马尼拉湾港口群。
这种发展有好处,也有坏处。因为看地图,这里是一个C型,当时他们设计的时候马尼拉港只能承受450万标准箱的量,但实际吞吐量长期超过600万标准箱,所以这里不管是等待还是卸货都远超其他地区,给港口造成拥堵。还有就是马尼拉湾是台风走廊,每年都要面临热带气旋的侵袭。
2020年台风让马尼拉港停运5天,造成5亿美元损失。还有海面上升,对地势低洼的港口设施构成威胁。其实他们内部矛盾也大,马尼拉区域的经济是其他地区的4倍,南部的穆斯林棉兰老岛地区一直想独立。还有就是马尼拉是他们的重中之重,这么重要,只要这里被拿捏直接能让他们崩盘,而我国黄岩岛距离他们就几百公里,想要拿捏这里很轻松。
两融策略,股票加杠杆网站,小牛财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