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有博主发帖,别看、小米这种天天闹得欢,实际上,整个汽车行业其实很惨…
这究竟是咋回事?
我们来看看该网友提供的信息,这是长三角4省相关汽车协会(商会)联名发布的公开函,发文对象是各汽车厂。
核心内容提及,就是当前汽车经销商的普遍现状问题。
1.库存压力突破警戒线
豪华品牌多数超1.8,个别品牌超2.7;国产品牌多数超2.0,个别品牌超4.0;合资品牌多数超1.5,个别品牌超2.0,资金占用率逼近警戒线。主机厂持续压库现象突出,车价倒挂现象普遍。
2.现金流危机加剧
6月起,长三角地区银行业陆续暂停汽车贷款业务,导致大量按揭客户无法提车,订单流失严重。银行返利政策骤降(部分降幅达11%),高息高返模式终止后,车价倒挂加剧,经销商被迫承担巨额亏损。
3.销量断崖式下滑
区域补贴政策差异,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日均到店客户量锐减,成交率下降超30%。
4.成本与考核压力双重承压
场地租金占比超行业警戒线,人力、营销成本居高不下,主机厂单方面制定捆绑式返利考核、模糊返利政策等。
同时,提出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1.目标制定失衡主机厂单方面摊派新车销量/配件任务,未建立协商机制,导致经销商库存积压与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2.返利体系畸形返利与多指标强制挂钩,未达标则取消全部激励,变相逼迫经销商虚报销量、透支市场信任。3.价格体系崩坏倒挂现象常态化,经销商被迫以低于成本价促销,拖累全行业信誉与可持续发展。4.配套服务受创保险返佣下调、配件理赔时效延长、工时费标准不统一等。
结合上述问题提出,为维护汽车市场生态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强烈敦请各主机厂给予经销商以下支持:
(一)建立产销协同机制1.取消“一刀切”销量目标,根据区域市场容量动态调整批售计划,允许经销商自主申报合理库存上限(建议库存系数≤1.5)。2.停止强制频繁更换试驾车和工作车,减少经销商经营负担。3.停止强制搭售、配件外卖等非理性考核,保障经销商经营自主权。(二)优化返利定价政策1.简化返利规则,明确非固定返利计算标准,公示返利明细,缩短返利兑现周期至30天内。2.建立价格预警机制,禁止跨区域窜货与恶意压价行为,对倒挂车型提供专项补贴。(三)强化风险共担意识1.调整批售节奏,协助经销商清理滞销库存,提供置换补贴或金融贴息支持。2.共建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同步终端销售数据,避免供需错配。(四)共建行业健康生态1.取消对直营品牌与经销商体系的差异化政策倾斜,保障传统经销商公平竞争环境。2.推动主机厂承担社会责任,对经营困难经销商提供延缓还款、利息补贴等过渡期帮扶。
通过上述内容来看,汽车圈的内卷彰显白热化。而且,当前暴露的问题比较突出。说白了,汽车经销商不赚钱了,盈利能力急剧下降,甚至赔钱了。但是,如果都赔钱,这样玩下去了,对于汽车厂本身也是巨大的伤害。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光是2024年,就有4419家4S店退网。此外,协会发布的经销商同年生存状况报告显示,有超过四成的经销商亏损;超过八成的,都有不同程度的价格倒挂,其中六成经销商价格倒挂的幅度都在15%以上
在4S店捉襟见肘的时期里,独立售后无论是市场地位还是消费者口碑却开始逆袭,独立汽服店与4S店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大批车主,尤其是脱保车主开始转4S店而投向独立售后,追求“平替”。
故而车越来越多,4S店却越开越少。但从根本原因上来看,打败4S店的不是独立售后店,而是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市场渗透率不断攀升,从2024年7月起连续突破5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剧烈萎缩,年销售量从过去的2400万左右降到了2024年的1600万左右。
新能源汽车凭借政策红利以及养护成本上的优势,让后续增量开始“弃油从电”,这便直接导致了依赖传统燃油车销售的4S店销量大幅下滑。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大汽车品牌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4S店自然得跟着一起被“卷”。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新能源车企,基本都偏好采用直营店模式。由车企直接掌控销售渠道,让消费者在直营店或线上平台直接购车,价格更统一透明。直营店模式的兴起,分食了4S店也就是汽车经销商的市场蛋糕
去年退市的4S店里,高达93%都是传统燃油车品牌,新能源汽车冲击下,越来越多传统4S店已经无法继续承压。
而此次4省汽车商会联合发文,可见汽车经销商所肩负的压力,可以说,如今的4s店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产能过剩,蛋糕就这么大,汽车圈注定要洗牌,淘汰一部分车企、经销商出局。
所谓的百强汽车经销商集团,已经有不少头部集团暴雷。可以预见,在这场汽车销售行业的大变革中,留给传统4S店的存量与时间,都不多了!
对此,你怎么看呢?
两融策略,股票加杠杆网站,小牛财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