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教师报
“真爱行”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专项行动启动
本报讯(记者 史辛) 6月27日,“真爱行”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景山学校举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俞伟跃,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周林出席活动并致辞。
据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日前印发了《关于支持开展“真爱行”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专项行动的函》,支持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发起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中西部地区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培训,助力中西部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启动仪式上,基金会创始人潘江雪对专项行动进行了全面阐释。此次为期五年(2025年6月至2030年6月)的行动将覆盖中西部22个省(区、市),重点覆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完成五万人次教师培训,致力于培养一批具备扎实人工智能素养的教师,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
200名专家学者研讨卓越教师一体化培养新路径
本报讯(记者 黄浩) 日前,2025新乡·长江教育论坛暨河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河南师范大学举办。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及中小学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落实‘纲要’精神、构建创新型卓越教师一体化培养体系”主题展开研讨,为教育强国背景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
河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宋晔表示,培养创新型卓越教师是教师教育的核心任务,师范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母机”,需要主动扛起责任。
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为题,系统阐释了《纲要》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及落实建议,为教师教育发展锚定方向。
鲁东大学教授朱家存、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其勇、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光明、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银海强等专家分别围绕构建“素质精良”的义务教育教师队伍体系、卓越教师培养的范式创新与实践路径、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等议题展开研讨。
会议同时设置“创新型卓越教师培养院长论坛”“名校长论坛”“名师论坛”三个分论坛,形成了“高校—中小学—教研机构”协同对话格局。
浙江衢州二中:为“月光体育”开灯
本报讯(通讯员 范少杰 刘惠震) 晚上8点20分,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晚自习下课铃声准时响起,高二(3)班学生郑益飞立刻搁下笔来到操场跑上3圈。郑益飞的同学也在跑步、踢足球、打篮球,有的索性在教学楼前的路灯下打起羽毛球,安静的校园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郑益飞坚持每天夜跑已经一年多了,这得益于该校从去年开始调整作息,在确保原有的体育课时间、大课间活动时间和“阳光体育”时间的同时,从两节晚自习时间中各匀出5分钟时间与10分钟下课时间连在一起,这样学生就增加了20分钟的“月光体育”时间。
“月光大课间给了我自由的空间。”高一(2)班学生雷辰灿表示,每天这段时间走出教室去运动,让他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内啡肽和多巴胺的原始快乐,改善心情的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不少班主任还会在这个时间段关上教室里的灯,把学生“赶”出教室去放松身心,避免有学生留在教室里学习。
衢州二中党委书记翁胜华表示,增设“月光体育”时间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创新,旨在通过科学规划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利于身心协调发展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以规律运动强化体质,缓解学业压力,同时推动学生社会化成长和沟通能力提升。
两融策略,股票加杠杆网站,小牛财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