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在1936年于陕北,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当时毛主席刚刚带领中央红军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而长征的结束,也绝非很多人想象中的“载歌载舞”,胜利结束,从这张照片就能看出来,1935年10月,毛泽东就抵达了陕北。
直到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才正式上路前往陕北,7月他才得以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此时距离主席抵达陕北,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
但是就是这大半年的时间,毛主席的身体都没有恢复,满脸憔悴,瘦到脱相,衣服也是脏兮兮的……
展开剩余89%这也只说明了两个问题,长征很难,陕北的日子,也一样不好过!
斯诺眼中的毛主席
作为我党和红军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领导人,毛主席无疑是埃德加斯诺在抵达陕北后,最重要的采访对象。
事实上,毛主席也是所有西方记者在抵达延安后都最想见到的人。
史沫特莱也曾经说过,每一位我党的领袖人物都可以和同时代的历史人物相提并论,但是没有人可以和毛主席相提并论。
在斯诺的第一印象中,毛主席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当时他很瘦削,但是身材较大多数中国人更加高大,一对眼睛炯炯有神,唇厚而阔,前额高耸,下巴上有一粒突出的黑痣,黑色的头发浓密而长。”
史沫特莱在和毛主席第一次见面时就感受到了毛主席伟人般的高大和威严,她将毛主席形容为一个“审美大师”,并且强调毛主席没有朱德那么谦逊有风度,但是他非常的洒脱,个性刚强,睥睨一切,当机立断。
斯诺是第一个采访毛主席的西方记者,当时西方对毛主席的传说可谓神乎其神。
毕竟南京国民政府多次宣称毛主席的讯息,然而过不了几天,他就又会出现在报纸的新闻栏上,他身经百战却毫发无伤,他有着全世界最高的通缉金额,他甚至被敌人俘虏过一次还成功逃脱(这是真事)。
在西方,有些人说他是一个真正的精英,可以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也有人说他就是个无知的农民,有人说现在活跃的只是他的替身……
埃德加斯诺就是在这样的一片猜测声中,见到了真正的毛主席。
毛主席和斯诺谈到了自己四十三年的人生,自己的家世、自己接受的教育、自己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甚至和斯诺讲了自己早年被包办的第一场婚姻。
但是和大多数我党人员一样,毛主席也只是从组织和集体的角度来谈论革命,很少提及他个人现在革命中所发挥的作用。
很多时候他甚至否认这种作用,而是将功劳归咎于集体的努力,这一点无疑让斯诺非常的佩服。
毛主席也会通过斯诺来了解欧洲社会和政治的情况,比如英国工党的问题、美国的新政、罗斯福的全球外交。
在斯诺看来,毛主席并不是一个教条主义的人,他灵活变动,也愿意学习和改变,否则中国革命的很多事情都会变得不一样。
斯诺不否认毛主席是一个精英,但是却敏锐的发现,毛主席的内核其实还是中国农民的质朴和善良。
他颇具幽默感,不避讳提及自己和我党的缺点,而且每每提起这些问题,还能笑的很开心,这是他的质朴,而他的善良更加难能可贵。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获得了党的实际领导权,而此时博古和李德的处境就不怎么好了,很多战士对他们不满已久,甚至希望惩罚他们。
但是毛主席却坚持善待两人,这正是毛主席的善良,以及毛主席的魅力所在。
但是毛主席同样也有感情,在他和斯诺提到革命中牺牲的同志,或者想起那些在湖南饥荒时期死去的战士和群众,他的眼眶总是湿润。
战士们没有鞋穿时,他也不愿意穿鞋,战士们住茅草屋,他也住茅草屋,战士们穿打补丁的衣服,他也一样打补丁。
作为改写了我国历史的伟人,斯诺给予了毛主席极高的评价——“窑洞里的预言家”。
走向世界
在陕北的那段时间,毛主席几乎每天都会和斯诺见面,二者谈话的次数相当的频繁,斯诺几乎完整的了解了我党的革命历程。
1936年10月下旬,在陕北度过了四个月的斯诺带着十几本日记,笔记以及30个胶卷回到了北平。
他决心将自己在陕北的全部所见所闻展示给世界,在夫人海伦的帮助下,陕北及各苏区的情况迅速登上了一些西方人在上海所主办的英文报刊。
此事在中国的西方人圈子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并且很快蔓延到了中国的文化界,南京当局对此十分惊愕恼火。
不久后,相关内容甚至登上了欧美的《每日先驱报》和《太阳报》,毛主席和我党的故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走向了世界。
1937年3月,《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在北平秘密出版,最先印制的5000册迅速销售一空,这本书出版于西安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战爆发前的特殊时期。
当时中国的局面十分复杂,第二次国共合作名义上已经开始,但是国民党却并未立刻对我党停火,斯诺的作品无疑让人们加深了对我党的了解。
而这本《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其实也是《红星照耀中国》的前身,其比英文版的《红星照耀中国》早6个月出版,比《西行漫记》早10个月出版。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次年《西行漫记》在国内出版,而这本书一经发售便立刻震惊了世界。
斯诺用整章描述了红军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由福建、江西,经由两广、湖南,到达贵州,佯攻云南府,巧袭皎平渡,进入四川,攻打安顺场,抢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经由甘肃抵达陕北完成会师的全过程。
对于西方民众而言,无论他们持有何种立场,对于革命有何种看法,他们都不得不承认,长征确实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战争业绩之一。
1937年,斯诺的夫人再度前往陕北进行采访,1937年11月,海伦返回北平,后前往上海,当时北平和上海都已经被日军占领。
海伦在日军占领下的上海完成了《红色中国内幕》,1939年这部作品在美国纽约出版,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中所欠缺的内容,这部作品全部补上。
斯诺夫妇的两部作品互为补充,也成为了早期西方研究中国红军长征最权威的两部著作……
参考资料
《毛泽东与长征“落脚点”的确立及其巩固》 麻省理
《外国人视角下的红军长征研究》 张卓
《论埃德加·斯诺对海外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影响》 孙帅
《斯诺夫妇对红军长征真相的宣传报道》 高喜平 袁武振
参考资料
《毛泽东与长征“落脚点”的确立及其巩固》 麻省理
《外国人视角下的红军长征研究》 张卓
《论埃德加·斯诺对海外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影响》 孙帅
《斯诺夫妇对红军长征真相的宣传报道》 高喜平 袁武振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两融策略,股票加杠杆网站,小牛财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