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谁也说不清,中东那根绷了不知多少年的弦,究竟是在哪个瞬间,就这么“啪”地一声断掉的。但所有人都记得那个开始。一切都始于多哈的那个夜晚,卡塔尔的夜空本该是宁静的,结果却被九架以色列战机的轰鸣彻底撕碎。炸弹落下,砸向哈马斯政治办公室,那爆炸声,就像一个信号,把整个地区都拽进了一个谁也无法控制的漩涡里。这哪是什么一次性的空袭,这根本就是一场序幕,一场注定要延烧六国、持续整整72小时的风暴的序幕。
这场风暴的眼睛,就是内塔尼亚胡。他当时在国内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司法改革闹得天翻地覆,支持率跌得没法看,整个国家几乎就要被抗议的声浪撕裂。或许,正是在那种绝境之下,他决定赌一把大的。可以想象,在那个堆满地图和屏幕的作战室里,他所传递出的信息是多么强硬和不容置疑:以色列的打击,将不再有任何边界。这听起来像个军事宣言,但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更像是一场孤注一掷的政治豪赌,企图用一场外部的、剧烈的危机,来扑灭国内烧得正旺的怒火。
于是,一场我们从未见过的军事行动就这么开始了。三天,短短三天,以色列国防军出动了217架次的战机,投下的炸弹数量,甚至超过了加沙冲突最激烈时的峰值。打击范围?简直匪夷所思。画一个圈,半径超过1800公里,从北边的黎巴嫩贝鲁特,到南边的也门萨那,甚至连西边地中海的国际水域都未能幸免。整个中东,仿佛一夜之间成了以色列的靶场。
9月9号下午,战火从多哈点燃。才过了一天,轰炸机群的目标就换成了也门腹地,胡塞武装的武器库和军事基地被炸了个底朝天。到了11号,打击名单还在拉长,黎巴嫩南部、叙利亚大马士革郊区,甚至远在突尼斯的一些所谓“激进组织据点”,都遭到了空袭。
以色列官方的说法,永远是那一套:“清除安全威胁”。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地毯式的打击,换来的怎么可能是安全?内塔尼亚胡或许以为,秀一下肌肉就能让国内的反对者闭嘴,稳固他摇摇欲坠的权力。但他这算盘,打得实在是太离谱了。他亲手点燃的这把火,非但没烧掉他的政治困境,反而直接引火烧身,把火苗引向了以色列自己。
就在多哈遇袭的当晚,也门胡塞武装的回应就来了,而且是史无前例的。一枚“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直扑以色列内盖夫的军事目标,外加三架无人机,突袭了拉蒙机场。伤亡不算惨重,但这一下的象征意义太大了——这是胡塞武装第一次,把战火直接烧到了以色列的本土。
以色列想要的那个“安全”,不但没来,反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遥远。黎巴嫩真主党几乎是立刻跟进,47枚火箭弹呼啸着射向以色列北部。伊朗革命卫队宣布进入最高警戒,叙利亚则直接向戈兰高地增派了两个机械化旅。整个中东的军事对峙,瞬间被拉到了最高级别。
而战争的代价,说到底,还不是由那些无辜的平民来承担吗?也门卫生部很快就给出了冰冷的数字:空袭造成至少35人死亡,超过130人受伤。在黎巴嫩,贝卡谷地的空袭中,5名平民丧生。而加沙,那个本就水深火热的地方,仅剩的3条人道走廊被强行关闭了2条。
你能想象吗?当地的面粉价格一夜之间暴涨300%,一升干净的饮用水,要卖到5美元。医院里,麻醉剂早就用完了,外科手术只能在病人撕心裂肺的哭喊中进行。有个叫穆罕默德·阿布·萨利赫的儿科医生,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段视频,镜头里,孩子们围着他,哭着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天上的飞机会扔下炸弹,烧了我们的家?”
在这场危机里,最让人玩味的,还是美国的态度。作为以色列的“老大哥”,华盛顿这次的表态显得异常小心翼翼,仅仅是“理解以方安全关切”,却对“支持”这个词闭口不提。就连特朗普,那个向来口无遮拦的前总统,在海湖庄园接受采访时都撇了撇嘴,说:“我不喜欢这种行事方式。”
可是啊,行动永远比语言诚实。袭击发生后的48小时内,还是有三批精确制导炸弹,从五角大楼的仓库运往了特拉维夫。在联合国,美国又一次动用了否决权,硬生生拦下了人权理事会对以色列的调查决议。这就像《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说的那样:“以色列算准了美国不会抛弃它,就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知道父母最终总会妥协。”
美国的这种暧昧和纵容,彻底激怒了世界。在安理会的紧急会议上,阿尔及利亚代表气得拍了桌子,怒斥这是“对主权国家的公然侵犯”。连一向跟美国穿一条裤子的英国代表,这次都出人意料地发声谴责。欧盟外交高官博雷利的话说得更重,他几乎是点着名批评美国:“某些国家纵容盟友违反国际法,正在亲手破坏全球秩序。”
就在所有人吵得不可开交,局势眼看就要滑向无底深渊的时候,一个来自东方的声音,给这片混乱注入了一丝难得的清醒。9月12日,北京,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林剑站在那里,面对着几十支话筒,一字一顿,说了两句话:“暴力换不来安全,武力打不出和平。”
短短14个字。在中国的外交语境里,这已经算是相当严厉的措辞了,它几乎是毫不留情地戳破了以色列那套“反恐行动”的虚伪外衣。有专家分析说,这是中国近年来对以色列发出的最直接的警告,背后可能意味着整个中东政策的重大调整。
而且,中方不只是说说而已。在联合国,中国常驻代表傅聪明确指出,以色列的袭击“破坏了地区和平努力”。更关键的动作是,中国外交部长,第一次同时接见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方的代表。这个信号再清晰不过了:对抗没有出路,坐下来谈,才是唯一的解方。
这个立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很多中东国家都公开表示,希望中国能在国际上为地区和平发出更多的声音。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引用了中方的建议,反复强调,“对话协商是解决中东问题的唯一办法”。
回头再看内塔尼亚胡的这场军事冒险,他本想“掌控局面”,结果却是自己被局面牢牢套住,彻底失控,在国际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立。他非但没能转移国内的矛盾,反而亲手把整个中东的“火药桶”,推到了爆炸的边缘。
现在,中东的棋盘,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重组。沙特王储推迟了访美,土耳其召集了伊斯兰合作组织紧急峰会,就连之前和以色列走得很近的阿联酋,也悄悄地把驻以大使馆降为了代办级。卡塔尔呢?更是直接扭头和伊朗签署了新的安全合作协议。
和平,从来不是等来的,是需要去争取的。中方已经指明了方向:停手、对话、合作。剩下的,就看国际社会能不能拧成一股绳,把这冲突的烈焰给压下去,让和平的曙光重新照进来。否则,在这场充满算计的权力游戏中,最终的牺牲品,永远是那些我们甚至叫不出名字的、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普通人。
两融策略,股票加杠杆网站,小牛财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