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为力的沪产“克虏伯”山炮
在袁世凯开始编练新军之时,炮兵的重中之重就是确定制式火炮,尤其是步兵师所属的山炮和野炮。制式火炮首先是要从“架退”迈入“管退时代”自法国的“1897”式75野炮问世一来,原来的架退火炮就被列强们送进了垃圾堆。
图片
法兰西的骄傲M1897式75毫米野战炮,开起了液压管退时代。被称为“75小姐”
袁世凯对德国火炮的钟爱,新一代制式山炮和野炮就得以克虏伯火炮为仿造对象。确定了路线,火炮制式化的下一步,就是选择买哪一家的炮。答案是肯定的,就是克虏伯。
克虏伯公司号称“德意志的兵工厂”。而且克虏伯与中国的火炮发展有深厚的渊源。自李鸿章、张之洞时代克虏伯大炮就是清军的标配。袁世凯上台后,中国陆军的火炮更是“克虏伯”的天下。
袁世凯办事雷厉风行,一声令下,汉阳兵工厂的“格鲁森”57毫米快炮、金陵制造局的“格鲁森”37毫米小炮、江南制造局的三磅炮、十二磅炮等架退炮全部停产,转而研究最新式的管退技术。
图片
在中国纵横四十年的沪造“克虏伯”式山炮
首先被定为制式的火炮就是大名鼎鼎的沪造“克虏伯”75毫米山炮,射程4000多米。另外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自产。江南制造局原来生产的是仿造英国的十二磅炮,这是一款采用单层炮身的架退炮,射程4000米,技术落后克虏伯“1904”式75毫米山炮(沪造“克虏伯”75山炮的原型)一大截,不过作为洋务运动最成功的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很快掌握了复合炮身的热套法,沪造山炮迈入管退时代。
图片
土耳其陆军使用的克虏伯原厂1904式75毫米山炮带炮盾
然而,就钢铁材料来说,继续使用高碳钢的克虏伯75山炮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还不如江南制造局使用多年的“阿姆斯特朗”炮的英国钢。
“1904”式75毫米山炮是克虏伯公司制造的最后一款碳钢炮。既然是碳钢炮自然无法得到德军的青睐,但是得到了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等山地国家的大量订单。于是,克虏伯再接再厉,于1910年又推出了经典的“1910”式75山炮,其炮身拥有30度的仰角,有效射程超过5000米。而“1904”式的最大仰角只有23度。射程只有4200米。“1910”式设计合理、轻便耐用、炮闩耐风沙、车轴不需经常上油、骡马驮运省力……
图片
克虏伯“1910”式山炮。
克虏伯在中国的两大代理商信义洋行与礼和洋行联手向陆军部大力推销新式“1910”山炮。但是新式山炮注定无法取得中国的订单。因为“1910”式山炮的炮管,采用“料质既坚而又精,经久耐用而有极大抵制力”的“聂格尔钢”。聂格尔就是镍。而当时的中国炼钢厂是炼不出镍钢的,所以只能继续生产“1904”式。所以,沪造“克”式山炮就成为了国产火炮的顶峰。而且持续了40余年。从清末一直使用到了解放战争。不禁令人唏嘘。
至于不能拆解的野炮,克虏伯也是不二之选。上海兵工厂与汉阳兵工厂在1903年成功仿造“克虏伯1903”式野炮,由汉阳兵工厂量产,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汉造“克虏伯”29倍口径75毫米野炮。而此炮也是碳钢材料的极致,又是一款近四十年无法代替的火炮神话。
图片
克虏伯“1903年”式75毫米野炮
若要跨过沪造“克虏伯”式山炮和汉造“克虏伯”式野炮的局限,自制新式火炮,就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升级国内钢铁厂,赶上合金钢革命。所以,建立新式钢厂,就成了炮兵的大问题。
袁世凯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无法解决建造新式钢厂的资金问题。索性放手不管了。1915年,陆军部军械司提出整顿国内兵工厂计划,计划指出火炮钢材日新月异,而国内炼钢技术难以提升。要整顿造炮工业,就必须停掉现有兵工厂火炮所需的材料,搞不定的一律外购,尤其是炮管。
袁世凯的政策已经由清末的自制改为外购,中国市场立即引起了各大列强军火公司的注意。各大公司在华的代理商趋之若鹜,拼命使出浑身解数,争夺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而袁世凯的改革也为中国制定了发展火炮的新道路。这条道路将会影响未来三十余年的中国炮兵建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两融策略,股票加杠杆网站,小牛财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