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的蜂
7月23日,在最新发布的“2025赛迪百强县”榜单中,惠州惠东县成功入围(第100位),与此前入榜的惠州博罗县、肇庆四会市,一道组成广东的全国百强县“军团”。
(一)
百强县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以仅占全国约2%的土地面积和7%的人口规模,创造了超10%的GDP总量。入选全国百强县,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
从这份榜单来看,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表现突出,分别占25席、15席和12席,其中,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GDP均超过2000亿元。
而广东总共只有3席,排名最高的博罗县为第65位,GDP尚不足千亿,相对来说不算亮眼。
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背景,是广东行政区划比较特殊。
如佛山一批经济强县撤县设区,东莞则属于“直筒子镇”,这些地方没有中间层级的县级行政区,却诞生了狮山镇、北滘镇、长安镇等3个千亿强镇,占全国千亿镇总数的一半。
不久前发布的“2025镇域经济500强”榜单中,广东共入围102个建制镇,数量占比超1/5,其中40个建制镇入围全国百强,也充分反映出“区强县弱”“镇强县弱”的区域发展格局。
惠州惠东县。
(二)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尽管有特殊原因,但对照现代化建设高标准,对照先进兄弟省份,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广东县域经济整体规模与产业层次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总体看,广东现有122个县级行政区中,包括65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和3个自治县,县域面积占全省的71.7%,县域常住人口占全省的28%,但县域GDP仅占全省的12.5%。其中,不少县域处于粤西粤东粤北,更难诞生经济强县。
县域经济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是省域经济的坚实支撑。
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在县域发展不充分,抓住了县域这个重点,就掌握了“县域活则全省活”的主动权。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广东主要思路之一就是紧紧抓住县域这个关键发力点,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县域营商环境,持续完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惠州博罗县。南方+ 梁维春 拍摄
(三)
因此,如果将时间线拉长到过去两年多,广东的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取得了长足进步。
整体上,57个县(市)整体经济增速快于全省,从2023年仅有博罗县上榜“2023中国百强县”,到2024年新增四会市,再到此次惠东县入围,相当于一年新增一个。
排名上,博罗县实现第69位、第66位、第65位“三级跳”,四会市从第86位跃升至85位。
数量和质量的双双提升,映射出广东县域正突破资源禀赋限制,逐渐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这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阶段性成果,也必将在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
4月,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提出要力争千亿县“零的突破”、千强镇数量增加,扭住这个目标,推动更多“种子选手”强化与珠三角地区的对接联动、协同发展,全面增强县城的要素集聚力、产业承接力和人口吸引力,广东县域经济的“底盘”一定会更稳,后劲也会更强。
两融策略,股票加杠杆网站,小牛财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