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圣乔治教堂,作为王室专用的皇家教堂,承载着无比神圣的意义:在这里,王室成员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仪式和庆典,而在地下,则安息着众多已故的先祖。这座教堂最初建于1475年,到了1930年,已有超过20位王室贵族葬于地下的墓室。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室成员始终将这一地点视为生死的转折点,既是荣耀的象征,也是永恒的归宿。
然而,最近,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葬礼却引起了不少关注。她选择将自己安葬在由她亲自参与设计和建造的小型家族墓室里,这个纪念堂面积虽小,仅能容纳六位亲人,却意义非凡。许多人猜测,女王之所以做出这一选择,可能是因为她希望与家人团聚,或是因为圣乔治教堂的地下墓室已经显得过于拥挤,毕竟那里已经安葬了近1800人,空间实在有限。
展开剩余84%但实际上,这些猜测并未完全触及核心。虽然女王安葬的乔治六世纪念堂面积较小,但它背后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意义:它承载着她父亲乔治六世的梦想。然而,这就引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乔治六世当年为何不选择圣乔治教堂的地下墓室,而偏偏要为自己和家人另建一个小型墓地呢?
客观来看,圣乔治教堂的地下墓室即便空间有限,但作为国王的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二世,理应可以获得在其中安葬的优先权。毕竟,作为国王,若想要为自己和家人腾出一个位置,几乎没有什么问题。然而,乔治六世和女王显然有自己的考虑。事实上,问题的根源在于,如果国王可以为自己“特权安葬”,那么未来的王室成员是否也能够为自己开辟空间,动用这一特权呢?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圣乔治教堂的历史上曾有过类似的例子。事实上,地下墓室的棺木并非完全保持不动,它们时常被后代“调动”。举例来说,乔治四世在位时就曾对圣乔治教堂的地下空间进行了扩展。这一举动本质上是出于资源整合的考虑,毕竟墓室的空间日益紧张。但这一次扩展,却引发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
在扩展过程中,工匠们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墓穴。经过考察,大家认定,这个墓穴里安息的是查理一世、亨利八世以及其他几位英王。按照辈分推算,查理一世是乔治四世的曾祖父,亨利八世则是乔治四世的曾祖父的曾祖父,尽管血缘关系复杂,但至少可以明确的是,他们都曾是英国的国王。因此,乔治四世与这些先人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然而,乔治四世并没有尊重祖先的安宁,反而兴奋地带领人进入墓室进行探险。查理一世的墓穴,原本是秘密安葬的,因为他曾是被处决的国王,而他的儿子查理二世在流亡时并不知道父亲的葬地。等他重新登上王位时,已经无法找到父亲的墓位。直到多年后,乔治四世偶然发现了这个墓穴,但他并没有怀着敬意前去祭奠,而是兴致勃勃地打开了棺盖。查理一世的铅棺盖被揭开时,棺中只剩下白骨,而令人惊异的是,查理一世的鼻子部分已经腐烂。
进一步检查后,乔治四世竟然拿走了曾祖父的一颗牙齿、一块颈椎骨,甚至还取走了一小缕胡须。查理一世生前非常注重形象,胡须和头发修理得相当精致,但他显然没想到,自己的后代会在死后多年仍然“打扰”自己,甚至连胡须也不放过。乔治四世将这些遗物取走后,并未直接弃置曾祖父的遗体,而是重新封上铅棺,放回原处。
这一事件令人震惊,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即使你曾是国王,即使你死后多年来被安葬在圣地,你的尸骨也难免会被后代打扰。显然,乔治六世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不希望自己或家人也面临这种情况。因此,他决定为自己和家人建立一个独立于公众墓地的小型纪念堂,以确保自己可以安息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
然而,乔治六世去世时仅57岁,未能亲自完成这座纪念堂的建设。女王继位后,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她投入大量心力进行修缮,经过17年的努力,纪念堂终于竣工。而在这段时间里,乔治六世的棺木则被安放在圣乔治教堂的公共墓室中。纪念堂竣工后,女王亲自命人将父亲的遗体迁移到这座新的家族墓室中。此后,伊丽莎白王太后和玛格丽特的骨灰也被安葬在此。
对女王来说,这个小小的纪念堂不仅仅是一个墓地,更是家族的归宿,是她与父母团聚的地方。她对这个地方格外珍视,希望自己死后也能回到父母身边。她对丈夫菲利普和子女的安排则显得更加果断:丈夫和儿子查尔斯自然可以陪伴她安息,而其他子女则自由选择各自的去处。她的决定,虽然看似冷酷,却也展现出她的清晰与果断。
事实上,伊丽莎白二世无论在世时还是死后,都保持着她一贯的独立与清醒。她为自己的葬礼早早做了准备,预先策划了如何举行国葬,如何安葬自己。她对死后的一切都清楚明了,而对不必要的事和人则从不干涉。这种风格,也许正是她在众多王室成员中独树一帜的原因。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卡米拉,曾经被视为王室“不被接受”的情人,如今已经成为王后,并且将与查尔斯一同被葬在女王和她父母的墓地里。而戴安娜,王太后一生所喜爱的人,却只能孤零零地埋葬在远离家族的小岛上。她生前孤单,死后依旧孤单。随着威廉成为国王,这一局面是否会有所改变,或许也值得我们期待。
发布于:天津市两融策略,股票加杠杆网站,小牛财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