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及其各类体系框架的所谓“去美元化”变革,实则仅作为被边缘化的行动口号,在现实层面的各大资本交易市场皆不具备影响力。
而真实存在的“去美元化”动向,也只是一小部分与美西方不友好甚至交恶的国家或地区所采取的不得已而为之的行动,诸如无法以正规姿态参与全球市场协作分工等副作用可想而知的大,反观其对以美元为主的全球化体系所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
近年来,国内舆论场上关于CNY底层锚定结构“去美元化”的论调及其产生的舆情必须受到足够重视,尽管其对往后客观事实层面上且基于全球化体系以推动“去美元化”的发展趋势无甚帮助,但却会对CNY及其资产价值本身的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一旦受到民粹舆情裹挟,则CNY资产价值体系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崩溃的局面。
因此,我本人必须旗帜鲜明地做出反驳:“去美元化”对中国经济而言百害无一利,只因当前全世界都在“去法币化”。
01
先让我来探讨一下“全世界去美元化与我国单独去美元化的可行性与否”这一问题。
想要让全世界“去美元化”,我认为至少放在当前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根本就不可能行得通。
根据系统论的传导及建构机制,通过观察过往几百上千年来世界经济及金融秩序是如何演变的,我们会发现局部替换而非全局替换这一规律,而关于秩序主导者的替换呈现出所有局部更新完毕,且社会文化观念普遍支持交易买卖自由化,以及主权实体制度具有包容性而非汲取性等特征的地域社群,遂其等皆商业生态发达只是结果而已。
至于我国单独“去美元化”与否,基于咱们对主权完整性的一贯诉求,“去美元化”貌似成为了发展及完善自身的必选项,遂其于长期乃坚定不移的“去美元化”支持者。
但关于单独“去美元化”的可行与否,需要将其置于较为极端的情形假设,方才能够做出在思想实验层面上的论证:
如若国内强行“去美元化”,则需做好与世界主流经济乃至政治秩序硬性脱钩的准备,对此没有任何“既要、又要”这么两全其美的方案。
02
基于第一部分后面的论述,紧接着我们来深度探讨“若使全世界被迫去美元化,则需发生哪些极端事件,或出现何种极端情形”这一假设性问题。
第一种情形是大洋彼岸彻底解体,由其主导的全球化秩序及体系要么分崩离析,要么有更强大的势力接盘并重塑权力版图,作用在全球经济及金融体系则必然被迫“去美元化”。
第二种情形是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美西方国家或地区作为参与者被打得稀巴烂,而与之对战的势力却相对能够“半身而退”,战后由这股势力重建人类文明,则届时全世界自然而然且心甘情愿的“去美元化”。
第三种情形是大洋彼岸自身完全舍弃现有的诸如包容性制度、产学研联动机制、良性移民政策、“军民两栖”高新科技研发及应用等方面的优势,以至于在未来的现代化竞赛中彻底败给全方面与之敌对的势力,包括此次诸如RWA(资产代币化)的金融革命,则全世界“去美元化”乃大势所趋。
客观分析以上三种极端情形,暂且不论核威慑的制衡,仅论大洋彼岸持续强大的制度基因,以及集体人性与生俱来出于对环境秉持忧患意识的特征,在当前或未来的数十年甚至一个世纪内似乎都不可能成真。
然而,现如今全球化秩序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久居其中的参与者越发对主权实体所发行的法定货币产生不信任,转而想尽办法将受益于新技术赋能的新兴资产变成交易媒介以取代各国法币。
此乃信用货币时代下,人类对自身社群乃至民族国家的共同体行使价值增长的权力不予信任的普遍现象。
这种不信任感,将会平等且一致地作用在每一个主权实体身上,而非针对美元所独有的现象。
这么说来,那些所谓反映“去美元化”趋势的事件或现象,比如加密数字货币的崛起,以及贸易结算体系采取多币种等等,实则其等的本质是“去法币化”。
这意味着,我国的主权货币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面临同样的境况。
于是乎,当前摆在所有国家或地区的治理者面前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究竟要如何遏制、扭转去法币化的大势所趋,又或是认为其无法被改变,那要如何顺应这种大势所趋,去做一些未雨绸缪以维系秩序的主体性完好无缺,或不至于完全坍塌的准备工作。
03
基于第二部分后面的论述,即“所谓的去美元化趋势,实则是去法币化”,重点分析“去美元化对我国经济而言百害无一利”这一观点或论据是否站得住脚。
对此,我的答案是:该观点或论据肯定能站得住脚,具体论证如下——
既然“去美元化”的本质是“去法币化”,那么CNY与美元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共生关系。
其实,早在数字货币尚未壮大到对全球化体系产生影响之前,CNY与美元就已经是共生关系了,而非此影响出现后才能意识到。
1994年,伴随分税制改革一块儿来的是CNY的汇率改革,那时开始CNY就已关联美元采取浮动汇率制。
而2001年加入WTO以后,CNY彻底锚定美元以获取外汇储备,直到2015年虽CNY将资产锚换成一揽子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但还是以美元为主,且外汇占比最多,时至今日这两种主权法币在国内仍是关联性很强的共生货币。
说起国内“去美元化”的趋势,实则是一种为应对大国博弈不得已而为之的战略举措。
之所以大肆宣传“去美元化”乃大势所趋,我认为比起经济因素,更多来自地缘博弈的政治因素。
事实上,“去美元化”并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利益诉求,甚至还会在对外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产业互动等方面造成实质性阻碍。
假若真的要彻底践行“去美元化”,也就是将数千亿美债悉数抛售完毕、把外汇储备的美元资产全部置换成以其他地区的法币计价的资产,那么后果将会是彻底失去全球范围内占比近一半的贸易份额、与“黄金需求端”即全球最具消费购买力的地域市场彻底断绝任何经贸往来,以及完全被排除在全球最先进、最具效率的民用科学技术研发及应用标准规范体系之外。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处在当今的信用货币时代下,“去美元化”对我国经济于往后的发展而言,百害无一利。
基于其与美元乃同一主权间法定货币所构成的全球化金融体系下共存共生的关系这一特征或属性,在往后以数字货币交易为主的新型金融体系乃是“战友”一样的存在,需要彼此合作、互相支持、共同抗争,以解决主权法定货币如何延续下去的问题。
总之,想要让我国经济发展往更高质量的阶段进行转型乃至升级,就必须保持与外界的友好联系和交流,千万不能意气用事,以“民粹”之行度为国实干者之腹,而是开放胸襟、海纳百川、广结良缘,如此这般才能实现伟大复兴!
两融策略,股票加杠杆网站,小牛财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