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生活中,停车难、买菜难、反映问题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市民。如何让城市管理既破解民生难题,又提升城市品质?今年以来,莱芜区城管局始终践行“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以“11274”工作思路为指引,将“让人民满意”作为核心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动城市管理问题高效解决,让民生幸福变得触手可及。
全天候、多渠道发现问题 城市管理服务再升级
“大娘,您这个摊位再往里一点?”“墙上的广告彻底清理一下?”每日早7点30分至8点30分上路巡查,已成为执法人员的工作常态。在此期间,他们发现问题,或拍照上传或现场解决,协助商贩搬离马路、与商户交流沟通……街头巷尾的大小事务都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莱芜区城管局积极推行“一线行走,马路办公”工作法,组织执法人员走上街头巡查,第一时间发现城市管理隐蔽角落问题。自开展行走城管以来,共发现并解决问题1.5万件,得到了许多市民的称赞——“清晨行走的城管人已成为莱芜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大家倍感暖心与放心。”除早晨行走外,在傍晚和深夜,执法人员还会对餐饮油烟、建筑垃圾、施工扰民等问题进行巡查,真正实现了问题的全天候发现与处置。
莱芜区城管局加大智慧监管手段的应用,建设莱芜区智慧城管行业应用平台,实现163类问题“一张图”调度。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夜间施工、市容环境、餐饮油烟、违法建设等领域巡查。推行“信息采集员+网格”管理模式,信息采集员每日巡查城区28条主次干道,发现问题后上传至济南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快问题转办和处置速度。上半年,通过应用平台和运管服平台共立案7837件,结案率超98%,实现了问题“快速发现、及时处置”的闭环管理。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许多城市管理问题的源头都在社区。今年,莱芜区城管局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将管理服务向基层延伸。在问题发现上突出前置性,执法人员分包社区,不定期到社区巡查,对社区治理难题,做到早发现、快处置。收集社区、物业提供的社区(小区)问题清单,精准制定解决方案。通过推动城市管理的法律、职责、服务、执法进社区,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问题,采取差异化处置方式,促进了城市管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
12345市民热线、信访和舆情作为群众送上门的问题清单,也是城管工作的“晴雨表”。莱芜区城管局定期梳理问题清单,排查工作隐患,制定长远解决方案。举一反三,查找工作中的短板弱项,针对同类问题,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做实做细实际工作。上半年共受理各类工单及案件800余件,办结率达到了97%,先后获得市民多次表扬和旌旗7件。
全方位、多角度破解难题 城市管理举措暖民心
停车难是当前城市面临的通病,也是市民关注的焦点。为破解这一难题,区城管局联合街道、社区及相关单位,通过新建、共享等方式增加停车资源,上半年新建停车场3处,新增停车位516个,共享社会单位车位280余个,有效缓解了主干道、商超等区域停车压力。定期组织开展停车场安全隐患及环境秩序问题排查等工作,联合交通、住建及各街道属地,加快“全市一个停车场”数据录入,让停车更加规范、智慧和便民。
马路市场问题,是市民生活所需,也是城市规划的短板。为守护城市“烟火气”,维护市容秩序,莱芜区城管局坚持便民利民、服务为先、科学设置、疏堵结合的原则,利用闲置公共自行车棚、区域空闲地段设置66处便民疏导点,统一挂牌公示、规范管理,引导摊贩“入场经营”,实现了“商贩舒心、市民省心、管理放心”。
为保障市民夜间出行安全,莱芜区城管局重点实施了“照亮回家路”工程。通过升级改造老旧路灯设施,更换电源、电器元件、光源4000多个,更换线缆3000多米,解决了山财大街、雪湖大街等6条道路的有路无灯和有灯不亮灯问题,城区亮灯率保持在98%以上。修复了彩虹桥路灯及亮化设施、增亮火车站沿线照明,市民“夜晚出行更安心、更亮堂”,赢得了广泛赞誉。
莱芜区城管局还畅通市民、企业互动渠道,推行“一月一主题”城管开放日活动。围绕智慧城管、环卫、照明、执法等主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群众、中小学生等走进工作一线,了解城管工作的方方面面,现已开展活动20 余场,收到了较好效果。通过市民恳谈会、圆桌对话等形式,解决执法过程中的难题,让企业、市民畅所欲言,增加双方理解,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了解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用脚步丈量城市,用服务温暖人心。莱芜区城管局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城市管理为人民”的承诺,从街头巷尾的细微处着手,用全面的问题发现和暖心的问题解决,不断提升城市运作效率,让市民生活更加便捷、舒心,让民生幸福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绽放。
两融策略,股票加杠杆网站,小牛财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